通知公告
外省資訊
根據漢陽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申報任務要求條件解讀整理,包括有工業綠色低碳、建筑垃圾利用、強化危險廢物規范等等,有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輔導!
免費指導熱線:19855109130(可加v)
深耕項目申報行業13年,沉淀了豐富的政策資源、企業資源、項目資源,形成了獨有的實戰實操模式和大量的成功案例。除了全力打造自身專業項目團隊外,相較同行業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有各個流程階段的人員,分工明細,細致化;想要咨詢任何項目申報的都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你做免費項目規劃。(勿抄)
一、武漢漢陽區“無廢城市”建設申報總體要求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碳達峰”“碳中和”理念為引導,以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為根本,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作出貢獻。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強化固體廢物源頭減量,提升廢棄物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水平,有效保障無害化處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固體廢物填埋量,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具體建設目標是:到2025年,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危險廢物得到安全管控,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初步建成,漢陽區重點行業“無廢”模式初步形成,“無廢”理念深入人心。
二、武漢漢陽區“無廢城市”建設申報重點任務
(一)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1.推動產業鏈減廢增效。強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漢陽區重點行業規模質效提升和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各街道辦事處)
2.強化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制定清潔生產審核計劃,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到2025年,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各街道辦事處)
3.推進綠色工廠建設。落實武漢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到2025年,完成市政府下達給我區的“綠色工廠”創建目標。(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
4.促進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加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產業與綠色建材、新型墻體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產業耦合發展。(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建設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各街道辦事處)
5.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堆場整治。開展歷史遺留固體廢物排查、分類整治。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場整治,有效降低貯存量。(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水務和湖泊局,各街道辦事處)
(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
1.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全覆蓋。實施“大分流、細分類”,在具備條件的小區推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單位、示范小區目標。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推進廚余垃圾源頭減量。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7%、回收利用率達到38%。(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商務局,各街道辦事處)
2.優化生活垃圾收轉運模式。嚴格實行分類收運,優化轉運站規劃布局,到2025年,完成新(改、擴)建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站和新增分類收集屋目標。(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各街道辦事處)
3.提高生活垃圾處置利用能力。完成轄區垃圾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嚴格執行全市生活垃圾處置調度要求,到2025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
4.推進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理。打造“焚燒為主,綜合利用為輔”的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體系。推進轄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源頭減量,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出廠污泥含水率不大于60%。到2025年,轄區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保持100%,資源化及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區水務和湖泊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
5.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制定醫療衛生機構和回收利用企業處理可回收物工作規范,實現醫療機構輸液瓶(袋)回收和利用全覆蓋。(責任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各街道辦事處)
6.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監督重點領域塑料袋規范使用,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污染治理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街道辦事處)
7.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依托全市廢舊物資“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到2025年,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率達到86%,回收站點規范化建設比例達到90%。(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各街道辦事處)
8.健全報廢汽車、動力電池、廢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回收處理體系。依托市級部門打造的廢舊電池回收與動力電池材料制造、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與高值化利用、報廢汽車回收處理與整體資源化三大產業鏈,構建回收網絡體系,推進二次資源化利用。依托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進廢舊家電資源化處置。(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
(三)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
1.推進綠色建筑。貫徹落實《武漢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市人民政府令第310號),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強制執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嚴格執行綠色建筑標志制度。到2025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穩定在98%以上,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責任單位:區建設局、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各街道辦事處)
2.推廣裝配式建筑。開展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企業星級評價,推廣A級及以上裝配式建筑。到2025年,重點區域新建建筑按照裝配式建筑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和建造的比例達到100%。(責任單位:區建設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各街道辦事處)
3.強化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健全裝修垃圾收運處置機制,推進棄土消納處置場地和建筑棄料再生材料廠建設。鼓勵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應用,推廣利用廢棄渣土生產填方材料、磚、砂漿等材料。到2025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責任單位: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建設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
(四)強化危險廢物規范處置
1.完善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建設。開展小微企業、社會源危險廢物有償收集試點及轉運服務,規范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完善動物診療機構診療廢棄物收集處置體系。建成一批區級有害垃圾暫存站,完善有害垃圾收集貯存體系。(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街道辦事處)
2.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規范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自建貯存和處置利用設施。完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協同應急處置設施清單,提升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理能力。(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衛生健康局,各街道辦事處)
3.積極推進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開展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試點,鼓勵大型企業和工業園區內部資源化利用。(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各街道辦事處)
4.強化危險廢物管控。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和環境風險排查,強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預防和風險管控,持續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公安分局、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檢察院,各街道辦事處)
(五)構建制度體系
1.開展低碳試點示范。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雙碳產業示范園區。推進低碳試點建設,創建綠色低碳機關、社區。(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發展和改革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各街道辦事處)
2.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以節約型機關、綠色飯店、綠色學校、綠色商場、綠色快遞網點、“無廢”景區等為抓手,嚴格執行“無廢城市細胞”標準,開展百優“無廢細胞”評選等活動。到2025年,完成建設“無廢城市細胞”目標。(責任單位: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區文化和旅游局、區教育局、區商務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各街道辦事處)
(六)推廣技術標準
1.增強科技創新供給能力。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固體廢物相關關鍵技術工藝設備研發及工程應用示范,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各街道辦事處)
2.建設環保示范工程。強化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建筑棄料高水平利用等技術與設備的應用推廣。(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各街道辦事處)
(七)激發市場活力
1.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統籌區級財政資金支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探索引入市場化價格機制,激發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行業市場活力。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項目清單內項目和企業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樣化金融產品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
2.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配合落實建筑垃圾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區稅務局、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
3.推行綠色采購。積極推動綜合利用產品和再生資源產品市場供給并納入政府綠色采購體系。建立政府采購支持綠色發展服務平臺,助推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加大綠色低碳產品采購力度。(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各相關部門,各街道辦事處)
4.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按照湖北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推動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及其他應納入保險范圍的單位投保環境污染責任險。(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
(八)健全監管體系
1.加強信息化監管。依托智慧城市基礎平臺,打造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大數據中心、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區水務和湖泊局,各街道辦事處)
2.共建群防群治體系。落實固體廢物違法有獎舉報制度,完善網格化巡查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的協調聯動,涉及固體廢物環境污染的刑事案件應立案全立案。依法實施生態環境“嚴重失信名單”和市場禁入制度,合力構建嚴懲重罰制度體系。完善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機制。(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公安分局、區稅務局)
3.構建精細高效監管模式。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督促和指導企業全面落實固體廢物排污許可事項和管理要求,強化垃圾處置運行監管,完善固體廢物信訪、投訴、舉報案件的處理機制。到2025年,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范圍的固體廢物相關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0%。(責任單位: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各街道辦事處)
三、武漢漢陽區“無廢城市”建設申報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區人民政府區長擔任組長、區人民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組長,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分管負責人、各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生態環境分局辦公,由區生態環境分局主要負責人擔任辦公室主任。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制訂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分階段制定建設目標,加強工作調度。定期開展工作推進會,加強日常監管和部門聯動,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二)強化考核監督。落實“無廢城市”建設評估機制,將建設成效納入黨委、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各項重點任務牽頭單位要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按要求將任務進展情況上報領導小組,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研究。對工作推進不力、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紀嚴肅追責問責。
(三)落實資金和用地保障。各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要將“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爭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支持。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引進和引導各類社會投資主體參與“無廢城市”建設,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統籌安排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用地。
(四)強化宣傳引導。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面向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社區等加強“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依法加強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與處置信息公開,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作用。充分展示“無廢城市”建設成效,提高公眾滿意程度。
關于以上政策講解,大家還有不懂的問題嗎?還有疑問嗎?有疑問可以免費咨詢。
我們專業做項目申報13年,包括科技口、工信口、發改委、文旅口、商務口、農業林業口等等,具體有:
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各類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融資、百度關鍵詞排名等等;企業不知道可以申請哪些政府補貼項目的都可以找漁漁為您做個免費項目規劃。(不要抄襲)
專人在線指導,免費咨詢:19855109130,微信同號,歡迎前來交流。